二维码
万联信息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万联信息网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国家贴息政策推动医疗设备采购(普爱助力医疗新基建)

国家贴息政策推动医疗设备采购(普爱助力医疗新基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25 15:09:30    浏览次数:195
导读

2022年国家贴息政策的出台,吹响了医疗器械设备新基建的“集结号”。此次财政贴息政策呈现出资金规模大和申请周期急的两大特点,而为了让这1.7万亿在今年12月31日的截止日期前顺利落地

2022年国家贴息政策的出台,吹响了医疗器械设备新基建的“集结号”。此次财政贴息政策呈现出资金规模大和申请周期急的两大特点,而为了让这1.7万亿在今年12月31日的截止日期前顺利落地,相关多个部门,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卫健委,都迅速出台了相关政策方针去推动。另一方面,医疗机构和银行机构也都积极响应,申请贷款和发放贷款的过程毫不拖泥带水。

关于2022年国家贴息政策,你真的了解吗?普爱医疗总结了2022年国家贴息贷款政策的相关部门、政策信息和时间节点,帮助大家做个全面细致的了解。

9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促进消费发挥主拉动作用。其中,明确提及对医院“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新增贷款,实施阶段性鼓励政策”。

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以政策贴息、专项再贷款的方式来支持高校院所、医院、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总体规模为1.7万亿。

9月1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拟使用财政贴息贷款更新改造医疗设备。贷款使用方向包括诊疗、临床检验、重症、康复、科研转化等各类医疗设备购置。国家卫健委原则上对项目申报不予干预,即报即批,由医院与指定银行自行协商贷款方案。

9月28日,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专项支持金融机构以不高于3.2%的利率向制造业、社会服务领域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设备更新改造提供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具体支持领域包括卫生健康、教育等10个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

9月29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审计署、银保监会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加快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财金(2022)99号),将贴息贷款进一步推进落实,提出时间表。对2022年12月31日前新增的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3.2%的优惠贷款,扣除贴息就是0.7%】。人民银行提配套再贷款,利率1.75%,展期后可以长达三年。

国家贴息政策出台后,引爆了各地的贷款热情与设备采购潮,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有23个省市区有项目贷款签约或投放进展,已披露贷款合同金额超536亿元。

说到本次国家贴息政策z直接和z先的受益者,不是医院,而是医疗器械设备制造商和经销商等,尤其是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厂商。因此在贴息贷款政策落地之初,各大国产医疗器械厂商反应迅速,相继发布针对政府贴息支持医疗新基建改造项目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了南京普爱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财政贴息贷款拟将涌入医疗设备更新改造,普爱医疗产品解决方案

普爱医疗http://www.puai999.com/作为“江苏省数字化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耕医用X射线影像设备领域多年。针对全国医疗设备更新改造的切实需求,普爱医疗推出相应的医疗影像设备产品解决方案,本次整体方案覆盖手术室产品、普放影像产品、应急类影像产品、儿科长骨影像产品、口腔影像产品5大板块,产品配置超百款。

其自主研发生产的三维C臂X光机是国内目前唯一一个取得三维C三类注册证的国产品牌。具有更大的成像视野,更加清晰的成像质量,为临床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提供助力。

普爱医疗三维C臂搭配骨科导航机器人,借助一体化自适应配准技术,实现自动配准和注册,自动建立光学测位仪、患者和图像三个坐标关联。配准过程无需人工干预,精度不受图像质量影响。


贴息贷款政策推动医疗设备采购(普爱医疗助力医疗新基建)

本次的国家贴息政策,有望让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引入更加科技、便捷、人性化的仪器,基层诊疗水平有望全面提升。普爱医疗具备关键核心部件如球管、高压发生器的自主研发生产制造能力,整机产品稳定性高,备品备件充足,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想了解普爱产品解决方案具体信息,欢迎留言或致电400-025-6366

 
关键词: 国家贴息政策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本文来自:http://news.wahpo.com/show-59345.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b2bxinxi@126.com。
 

Copyright © 2012-2028 本站免费发布B2B行业信息,如有违规删除不通知,内容来自会员自发,本网不对发布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负责
如有异议,请发送邮件到b2bxinxi@126.com,我们将马上处理,且不收取任何处理费用。

沪ICP备16008128号-3